前言

大约10年前,单细胞组学技术引起了我的关注。2016年7月我给研究生们提供了若干选题,其中包括一个单细胞方面课题——“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定烟草腺毛细胞”;2017年我开始组织编写《植物基因组学》(2020年3月出版,科学出版社),其中单独安排了一章“植物单细胞基因组”;2018年4月我利用去华中农业大学开会的机会,专门与严建兵教授团队的李响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进行了交流,并随后邀请他来浙江大学做了植物单细胞技术学术报告。我实验室真正开展单细胞组学研究始于2019年初,博士生陈洪瑜启动烟草腺毛细胞发育遗传机制研究,作为他的博士生论文题目。伴随着如火如荼的单细胞组学研究,高通量单细胞组学数据(如10X Genomics)大量出现,与其配套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需求猛增,这为生物信息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2020年我实验室新建了一个单细胞组学研究小组,开展从单细胞样本制备到数据分析方法等系列研究。2021年5月我们在Molecular Plant发表了第一篇单细胞组学文章《植物单细胞 RNA分析标记基因数据库PlantscRNAdb》(Chenetal.,2021),随后还在Bioinformatics等刊物发表了单细胞组学相关文章。2024年我们在Developmental Cell发表了第一篇单细胞空间组学文章《水稻种胚细胞时空图谱》(Yao et al.,2024;封面文章),同时我当初提出的烟草腺毛细胞发育研究也取得了进展(Chen et al.,2024;发表于iScience)。

我在编写《生物信息学》(第二版)(2021年5月出版,科学出版社)时,曾在“新类型组学数据分析与利用”一章中加入了“单细胞组学数据”一节。但该领域发展极快,同时数据类型及其分析内容涉及极广,研究者(特别是研究生)急需一本系统、全面和实时的教材。本书是从2021年10月开始启动编写的。最初我沿用了以前采用的传统编写模式,即组织本实验室单细胞研究小组成员一起参与编写。但我低估了编写这样一本全新、前沿教材的难度。经过一年多的“奋斗”,编写内容和进度远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因为许多分析内容是我们不了解的,对如何分析、使用什么分析算法和工具完全没有概念。这期间,我实验室与一些单细胞组学技术开发团队开展了大量合作,极大促进了我们对技术前沿和数据分析的把握。这些合作使我们接触了大量医学方面单细胞组学数据及其分析方法,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教材编写策略——重新组织队伍,吸纳领域内专家一起来编写!2023年5月31日,新的单细胞组学编写组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由此编写工作顺利展开。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如愿完成了书稿。

全书共设十章,涉及单细胞组学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两大部分(详见本书使用说明)。各章撰写人分别为:第一章樊龙江(浙江大学)、第二章王永成(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第三章郭兴和邵雯雯(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第四章禇琴洁(浙江大学)、第五章陈洪瑜(浙江大学)和陆婷婷(上海交通大学)、第六章沈一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倪晟宇(跃真生物)、第七章姚洁(浙江大学)和刘石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第八章褚琴洁和陈露(浙江大学)、第九章白寅琪(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第十章郭红山(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何炳楠(联川生物)和樊龙江。附录由尚念民(浙江大学)和樊龙江负责。吴三玲、瞿闻馨、郑迪怀、莫坊宇、戴宝军等参与材料收集和整理。陆婷婷(数据分析各章)和郭红山(实验技术各章)分别通读和修改了有关章节内容,全书由樊龙江统稿并定稿。

感谢国内单细胞组学领域专家张泽民、徐讯、高歌、严建兵对本书进行了审阅,感谢他们提出的许多修改意见,使本书更加全面和准确。

2022年我申请开设“单细胞组学”研究生课程并获得了批准,这是浙江大学第一门单细胞组学方面的课程。我组织了本书编写成员一起来讲授这门课。这本教材的出版将使我们的教学轻松许多。

Francis Collins 曾如此评价单细胞组学技术:“它们曾经是遥不可及的,但现在我们实现了……我们可以看到每个细胞在做什么。”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希望本书能够为大家提供翔实的单细胞组学路线图,使大家都能顺利找到那些心仪的细胞。本书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fanlj@zju.edu.cn)。

樊龙江

2024 年 4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