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本实验室6位学生顺利完成论文答辩!

2022年6月9日,在农生环组团A462会议室,硕士生杜天宇、董晨风、蒋博文、丁昱雯和博士生吴东亚、陈洪瑜顺利完成毕业答辩。

博士生吴东亚以“禾本科稗属物种基因组演化与环境适应性” 为论文答辩主题,研发了适宜多倍体基因组组装的DipHiC算法,获得了多个稗属物种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揭示了其中的多倍化演化机制。通过对700余份全球百草和稗米变异图谱的构建与挖掘,初步揭示了稗米驯化特征。研究结果为稗米遗传改良和稗草防控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博士生陈洪瑜以“植物单细胞标记基因分析及其在腺毛细胞注释中的应用” 为论文答辩主题,其研究获得了拟南芥、水稻、番茄和玉米4种植物不同细胞类型标记基因,注释了15个组织的270余个细胞类型,搭建了植物单细胞RNA分析数据库PlantscRNAdb;获得了烟草BY2细胞系单细胞RNA转录组,明晰了影响细胞类型注释的酶解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准确注释了烟叶腺毛细胞类型。论文系统开展了植物单细胞RNA细胞类型注释工作,推动了植物单细胞组学研究。

硕士生蒋博文以“禾本科物种间基因水平转移与Bx基因簇演化研究”为论文答辩主题,其研究主要通过挖掘39个禾本科物种基因组序列信息,鉴定到652个潜在的水平转移基因,揭示了首个植物基因簇水平转移事件,阐明了Bx基因簇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为禾本科水平基因转移以及基因簇进化机制提供了新认知。

硕士生董晨风以“基于de novo组装基因组的水稻驯化关键基因单倍型分析”为论文答辩主题,该研究分析了水稻驯化关键性状相关的共13个重要基因的群体结构、系统发育、单倍型网络;更新了水稻遗传资源数据库RiceRelativesGD,提供了水稻驯化关键基因的单倍型信息。研究结果丰富了水稻起源、驯化和去驯化的知识。

硕士丁昱雯以“植物环状RNA的保守性与进化研究”为论文答辩主题,其研究包括了对稻属物种及玉米、小麦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以及400余份公开发表的14种植物转录组数据鉴定了环状RNA,分析了环状RNA在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完善了植物环状RNA数据库PlantcircBase并更新至v7.0版本。其研究结果为环状RNA功能研究及其育种利用奠定了基础。

硕士生杜天宇以“烟草抗黑胫病转录与调控机制研究”为论文答辩主题,其研究主要根据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RBST 双抗品种、K326抗性品种和感病品种在接种黑胫病病原烟草疫霉前后的转录组数据,获得了发挥抗病作用的高可信度转录本。研究结果在转录组层面揭示了烟草抗黑胫病的动态调控特征,为烟草抗黑胫病病害防控及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硕士生杜天宇、蒋博文、董晨风和丁昱雯的答辩委员会由浙江大学农学院的徐海明教授、周艳虹教授、关雪莹教授、李飞教授、褚琴洁研究员与答辩秘书叶楚玉副教授和浙江省人民医院的陈国波研究员组成;博士生吴东亚和陈洪瑜的答辩委员会由浙江大学农学院的张天真教授、叶恭银教授和答辩秘书叶楚玉副教授,浙江大学生科院郑绍建教授和陈铭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张国捷教授组成。答辩评委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论文文本及相关研究内容给出了很多的建议,这对几位毕业生完善论文大有裨益。针对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六位学生也分别做了简洁准确的回答,取得了各位答辩评委老师的较高评价。最后,答辩委员会经过无记名投票,一致同意通过六位学生的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吴东亚、陈洪瑜、蒋博文、丁昱雯、董晨风和杜天宇六位同学博士(硕士)学位。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往事依稀若素月流空。多年求索转眼间已落在了身后。在这几年中,他们有在实验田中的俯仰上下,辛勤耕作,用汗水浇灌希望;也有学习室中的挑灯夜读,冥思苦想,用实践夯实地基;更有文章中的字斟句酌,吹尽缺漏,成就佳作。长路漫漫,青春未央,愿这些年的所学所知,可以让他们在未来乘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图文:黄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