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本实验室5位学生顺利完成论文答辩!

2021年6月8日,在新建成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二楼生物信息与大数据技术中心,硕士生尹新新,劳桑婷,刘璐,翁溪坊和博士生贾磊顺利完成毕业答辩。

硕士生尹新新以“测序细胞数对植物根尖单细胞转录组图谱构建的影响”为论文答辩主题,其研究主要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作物模式物种水稻根尖单细胞转录组数据为例,深入比较了不同细胞数对单细胞转录组图谱构建的影响,并通过多样本整合分析,从中发现了新的且重要的细胞类群,以及新的细胞标记基因,为植物单细胞转录组图谱的准确构建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硕士生劳桑婷以“稗属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及系统发育研究”为论文答辩主题,其研究组装了稗属不同种叶绿体基因组并解析了其系统发育关系。系统研究了稗属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特征,比较了稗属不同种及其变种叶绿体基因组之间差异;重建了稗属系统发育关系,并发现了部分来自长江流域的稗草出现“核质冲突”现象。研究结果为稗属分类分子鉴定提供了重要数据,为弄清稗草演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硕士生刘璐以“跨界植物microRNA鉴定方法及调控研究”为论文答辩主题,其研究搭建了外源miRNA鉴定流程,首先利用肾移植患者临床血液样本中的小RNA数据验证人类血液中植物miRNA的可检测性及其参与肾移植免疫排异调控的潜在功能;进一步大规模收集公共数据库中小RNA数据集,从多个角度验证了植物miRNA跨界调控的普遍性,阐述了饮食习惯与人体内植物miRNA累积的关系,探究了植物miRNA在人体内的循环轨迹。





博士生贾磊以“杂草稻起源进化及其泛基因组构建研究” 为论文答辩主题,其研究通过对全球主要稻区524份杂草稻材料进行高深度基因组重测序,整合已有水稻基因组数据,发现栽培稻的去驯化或野化是全球杂草稻形成的主要机制;马来西亚和我国广东地区杂草稻有当地野生稻渗入,南美地区杂草稻有籼型-秋稻类型杂草稻杂交起源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45份杂草稻进行从头组装,构建了杂草稻图形泛基因组,并发现了至少23.7 Mb的杂草稻特有序列。研究结果对水稻进化和杂草稻资源利用、杂草稻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硕士生翁溪坊以“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水稻品种同质性分析及其工具开发”为论文答辩主题,其研究主要通过10个选择国家水稻品种库的权威品质以及15个来自公共数据库的品种,提出了水稻品种同质性评估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基于4.5K大型水稻品种数据集,搭建了VarietyFacer,即水稻品种同质性估计平台,为品种审定与同质性估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硕士生尹新新,劳桑婷,刘璐的答辩委员会由浙江大学农学院的刘鹏渊教授、林伟强教授、刘洪家教授以及叶楚玉副教授与答辩秘书沈恩惠研究员组成;博士生贾磊及硕士生翁溪坊的答辩委员会由浙江大学农学院的陈铭教授、邓水光教授、徐海明教授、陈文博教授,以及中国水稻所郭龙彪研究员与答辩秘书沈恩惠研究员组成。答辩评委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论文及相关研究给出了很多的建议,对几位毕业生完善论文大有裨益。针对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三位学生也分别做了简洁准确的回答,取得了各位答辩评委老师的较高评价。最后,答辩委员会经过无记名投票,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尹新新,劳桑婷,刘璐,翁溪坊四位同学硕士学位。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风华正茂叹似水流年。转眼间几位毕业生的求学生涯已近尾声。在这几年中,他们有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的冥思苦想,也有机理突破,实验进展时的心花怒放。未来的路很长,青春还没有散场,祝愿他们像风筝一样,为梦想飞扬,愿这些年的所学所知,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披荆斩棘,再创辉煌!




谢玲娟